大米是中國很多人的主食,煮飯也自然就成了必做的一個步驟了,很多人對煮飯并沒有多講究就是淘米然后放水直接煮。其實煮飯也有很多講究,就比如,在煮飯前,大米應不應該泡水呢?這是很人可能不注意的細節。
詳細>>
大米我們每天都會吃到,但對于大米的挑選并不是每個都能絕對的說“我會挑”,因為一不留神就有可能挑選到劣質的大米。下面大米供應商就來和大家說說怎么挑選健康的好大米。
詳細>>
一般家里的大米如果擱的時間久了就會生蟲霉變,我們知道這樣的大米已經不可以食用的,很多人就會直接的扔掉。但如果被家里的長輩看到,她很有可能會說:你浪費糧食,只有點霉頭又沒壞,用水洗洗淘干凈還能吃。那發霉大米處理后繼續食用真的可以嗎?沒有危害嗎?
詳細>>
新華社長沙5月24日電 題:特寫:送別袁隆平
新華社記者 袁汝婷、劉芳洲、周勉
5月24日,長沙,明陽山殯儀館。人們來到這里,與袁隆平告別。
上午10時,“雜交水稻之父”、“共和國勛章”獲得者、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遺體送別儀式在銘德廳開始。
5月24日,袁隆平遺體送別儀式在湖南省長沙市明陽山殯儀館舉行。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 攝
銘德廳門口,挽聯寫著:功著神州音容宛在,名垂青史恩澤長存。
哀樂低回。袁隆平躺在鮮花翠柏中,面容安詳。陽光透過天花板的玻璃灑落在他身上。他穿著紅藍格子襯衫和深藍色西裝外套,這是他生前最喜歡的衣服。
袁隆平的遺孀鄧則一襲黑衣,坐在輪椅上。她的頭微微側著,沒有朝著遺體的方向,右手緊緊握住左手,放在大腿上。她的左手戴著一枚戒指。
5月24日,袁隆平遺體送別儀式在湖南省長沙市明陽山殯儀館舉行。這是袁隆平的夫人鄧則(中)在遺體送別儀式現場。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 攝
10時15分,銘德廳內開始默哀。
吳俊穿著一件襯衣,站在默哀人群中,襯衣是袁隆平送給他的禮物。這位“80后”是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,也是袁隆平的弟子。
袁隆平的助理辛業蕓,眼圈泛紅,始終沉默地看著鄧則的方向,面露擔憂。
人們面朝遺體,從右至左繞靈一周,與鄧則等家屬握手,一些人緩緩說出“多保重”。鄧則反復說著“謝謝”。
不久后,孩子們推著輪椅,陪著鄧則來到遺體正前方。鄧則突然站起身來,快步走到袁隆平遺體前,跪在地上,埋頭哭泣。
銘德廳外,長沙明陽山仿佛被人潮淹沒。擁擠的人群中,許多人看不清面容,一眼望去,只能見到一朵朵明黃和雪白的菊花——人們把手中的鮮花舉過頭頂。
5月24日,袁隆平遺體送別儀式在湖南省長沙市明陽山殯儀館舉行。這是市民前往明陽山殯儀館送別袁隆平。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
70歲的農民周秀英和家人來到這里?!爸浪吡?,一定要來送送他,我們種田的,對他有感情?!彼ㄖ蹨I說。
25歲的青年胡勝濤來到這里。他早晨7點乘坐高鐵從廣州趕來,下午就要返回。10小時路途,只為深深鞠一躬?!叭颂嗔?,我只在遺像前待了不到一分鐘,可是很值得?!?
江蘇的母女張秀華、王宇辰,結束
詳細>>